寫論文的這個過程我開始體會到為何它在研究所生涯中被視為必需.
最近開始在重新寫前面舖陳的東西,
因為範圍越來越清楚,所以開始找只是單純用cube組成的案例或是typology的設計.
然後當寫到某些人的時候才發覺,
"幹,為什麼我當初不知道他."
然後越寫下去才知道不知道的可多勒.
像大五做預鑄的設計,我竟然完全沒有討論到Gropius是在找死嗎?
然後像Ungers或Safdie雖然我覺得沒聽過是情有可原啦,
但還是會覺得其實一些很容易在網上找到的資料竟然就可以隨意的讓它pass by,
光想一想就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在寫的過程中因為案例或理論找的領域相近,
所以開始可以隨心所欲地把其他章節的人事物拉進來攪和,
然後就可以發現某些觀念彼此衝突著,結果又可以順順地的寫一頁.
我想我好像有點懂論文在幹麻了. :)
2012/04/19
一直以來我認為很有才華人又正的蔣文迪今天寫了以下一段話,
大家眼中看到我的所謂隨心生活,
其實都是建立在拚命工作而換取的, 那是種等價交換,
只是大家只願意看到/羨慕別人好的一面,
而忽略辛苦的代價,人之常情。
我完全感同身受不能茍同更多,
因為我常聽到"噢,因為你比較有天份"或是"好好噢,你都做完了可以去放假"之類的話,
但有多少人知到當他們在放鬆的時候,
我可是比誰對自己都還要嚴厲,
儘管我可能表現的還是嘻嘻哈哈游刃有餘的樣子.
這絕對不是什麼天份或做事效率的問題,
如果說真有天份或效率這種鬼東西的話,
那我只能說它們是一種可以累積的某種物質,
你越勤快,累積的就越多.
就像同樣是賺一倍錢,
一開始只有1元時只能賺1元,
當你有1000元時你一次就賺了1000元.
這幼稚園的算數就簡單跟你說了當你資本累積的越雄厚,
同樣的報酬率下你得到的反饋就越多.
這道理其實大家都懂,
只是大部分人都對自己狠不下心去做罷了.
:-x
大家眼中看到我的所謂隨心生活,
其實都是建立在拚命工作而換取的, 那是種等價交換,
只是大家只願意看到/羨慕別人好的一面,
而忽略辛苦的代價,人之常情。
我完全感同身受不能茍同更多,
因為我常聽到"噢,因為你比較有天份"或是"好好噢,你都做完了可以去放假"之類的話,
但有多少人知到當他們在放鬆的時候,
我可是比誰對自己都還要嚴厲,
儘管我可能表現的還是嘻嘻哈哈游刃有餘的樣子.
這絕對不是什麼天份或做事效率的問題,
如果說真有天份或效率這種鬼東西的話,
那我只能說它們是一種可以累積的某種物質,
你越勤快,累積的就越多.
就像同樣是賺一倍錢,
一開始只有1元時只能賺1元,
當你有1000元時你一次就賺了1000元.
這幼稚園的算數就簡單跟你說了當你資本累積的越雄厚,
同樣的報酬率下你得到的反饋就越多.
這道理其實大家都懂,
只是大部分人都對自己狠不下心去做罷了.
:-x
2012/04/16
2012/04/12
訂閱:
文章 (Atom)